杨柳赞全运会入场仪式新颖 期待感受深圳独特风情
近日,在我国体育界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备受瞩目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深圳市成功举办,而来自内蒙古队的拳击名将杨柳也在入场仪式上发表感言,称赞本次入场仪式“新颖”、能让运动员强烈期待,更让人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情与办赛格局。作为国内规格最高的大型体育盛会之一,全运会不仅呈现了竞技体育的激烈较量,也在文化融入、城市展示、数字化服务等方面展现出新的突破。当前阶段,杨柳所提及的创意入场设计、赛场氛围提升、城市元素融合以及观众互动体验等,都正成为赛事服务升级的新风向。此番变化或将推动国内大型综合赛事在内容呈现与城市品牌结合上的新样本。
在本届全运会中,杨柳提到的入场仪式采用了“旋转门”设计,这一创意形式明显区别于以往单一的代表队列入场模式。运九游团队动员从旋转门步入赛场,在声光电特效的配合下,瞬间增强了出场仪式的仪式感和现场感染力。她表示,“这种方式很有创意,不千篇一律,能看出‘花了心思’”。
这一环节不仅让运动员感受到被重视、被欢迎,也获得了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相比过去常规入场,旋转门设计在节奏、视觉、体验上都更具现代感,同时也为运动员缓解入场前紧张状态提供了一种仪式化的转换。杨柳的“差点又转回去”的小插曲则透露出设计与运动员互动的亲和性与趣味性。
此外,主办方在入场环节还配备了灯光、音乐、视觉转场等多维度元素,从整体流程来看,已将“入场”由简单的通道走动升级为一个沉浸式、感官式的赛前体验。运动员因此更能带着期待进入比赛状态,而非如以往那般机械。由此看来,此次创意入场设计不仅提升了仪式感,也为服务体验革新提供了实际样本。
2、城市元素与地方风情深度融合
深圳作为主办城市在本届全运会中不仅承担比赛承办工作,更通过城市元素与赛事流程深度融合,打造“城市即赛场、景观即舞台”式的场景展现。在入场仪式这一细节中,杨柳特别提到自己在酒店拿到了“宝安全域旅游地图”“哪里都想去”,由此体现了主办方在运动员服务与文化体验上的用心。
该地图体现了宝安区及深圳城市在大赛期间对运动员及随队人员的“在赛场之外”的服务思考,即不仅比拼竞技,更注重城市展示、文化认同与旅居体验。运动员在赛程之外能“看一看、走一走”当地风貌,也从侧面增强了赛事与城市互动的维度。杨柳的这一“想去”亦可视为运动员对城市风情的期待与认可。

再者,结合赛事举办区域的更新改造及城市品牌塑造,深圳借助全运会的契机,将自身的“改革开放”“创新先锋”“湾区大城市”特质植入体育盛会语境,使得城市风情与体育盛事之间实现了有机联动。对运动员而言,这不只是走进赛场,更像走进一座城市的标识与故事中。
3、数字化与智慧服务提升体验
在近阶段的大型赛事中,数字化、智慧化服务已成为趋势;本届全运会在深圳宝安区比赛场馆就做足了功课。记者报道指出,场馆新增了智能导航、VR/AR展示、数字人智能问询等功能,旨在为观众和运动员带来更便捷、更参与的体验。
对运动员而言,这意味着比赛之外的等待、休息、出入场流程也能够被高效管理,从而将更多精力集中在竞技状态本身。杨柳在采访中提及赛场氛围、灯光、空间通风等细节,正反映出场馆服务升级的实际成效。
与此同时,对观众而言,AR互动、智能导航、沉浸式体验场景的加入,使得赛事观看不仅是看比赛,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科技服务与体育融合的体验。如此背景下,深圳通过科技+体育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品牌+赛事平台”这一新型结合模式的可能性。
4、运动员视角下的期待与情感契合
从杨柳的视角来看,本届全运会入场仪式的新颖设计、城市服务氛围,以及整体赛事环境,让她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感”。她笑称入场时“差点又转回去”,这一轻松的细节释放了运动员在严格竞技环境中的人性一面。
此外,她表示适应大场馆、喜欢大空间、对灯光和氛围的认可以及“哪里都想去”的旅游地图,都体现出作为运动员,她不仅在意胜负与排名,更在意赛事组织、城市体验、文化互动。她说“我比较适应这种大场馆,感觉空气流通更好,不会特别吵闹”。
从竞技角度来看,虽然杨柳更关注与对手的技战术对抗,但赛事平台与入场体验的创新也为她构建了一种“心情加分”的辅助环境。这种“仪式感+城市感+服务感”正在成为运动员评价大型赛事体验的重要维度。对她而言,此次入场不仅是一场比赛的起点,更是城市、文化、体验三重期待的交融。
总的来看,创新的入场仪式、城市元素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服务的加持、运动员视角下的情感契合,共同构成了本届全运会在深圳举办过程中的一组新的“样板”。
综合而言,本届全运会在深圳所呈现的,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城市品牌、文化叙事、服务体验与数字化应用融合的展示。杨柳所提及的入场仪式新颖及对深圳风情的期待,体现出赛事组织者在细节与运动员感受上的新思路;赛事正借助城市资源与创新服务提升整体品质、增强参与感与影响力。
未来可预见,此类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将更多强调“城市+赛事+体验”的三环融合模式,同时建议主办城市在筹办过程中提前构建文化+科技+服务的综合支撑框架,以更好满足运动员、观众及城市品牌共赢的需求。伴随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和区域协同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大型赛事的组织格局或将向“城市代言+科技赋能+体验升级”转变,城市不可仅为承办“场地”,更应成为“活力舞台”。
